繁體簡體

“首都最美家庭”吳若毓:從嘉義姑娘到北京媳婦

華夏經(jīng)緯網(wǎng) > 兩岸 > 關注臺青      2023-03-29 09:04:48

  吳若毓,來自臺灣嘉義的北京媳婦,用十一年的時間,與愛人譚澍用心繪就“小家”溫馨、“大家”融合的美麗畫卷。夫妻二人為同心共圓中國夢貢獻自身力量的同時,也入圍了2022年第三季度“首都最美家庭”。

  相遇之美

  30年前,吳若毓爺爺看到大陸市場的開放與活躍,就到廣州考察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有友好的投資政策,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欣欣向榮,還具有良好的人文環(huán)境。經(jīng)過仔細考慮,爺爺決定將家族在臺灣經(jīng)營的食品生意遷到廣州,希望為大陸帶來臺灣風味的食品,也希望全家能在這里落地生根。

  就這樣,吳若毓跟著父母家人,來到廣州。在廣州讀完小學后,到北京讀中學,大學又回到了廣州。臺灣,對于她,更像是一個親情的符號與象征。

  吳若毓與愛人譚澍相識于2002年,那是他們的大學時光。當時,吳若毓在廣州、譚澍在湖南。在采訪中,譚澍笑談當年為了相聚,可謂是費盡心思。北京到廣州的火車在湖南路過,短短幾分鐘的??繒r間,譚澍從沒放過,總是很早到站臺等著,車門打開的那一刻,他總能在眾多乘客中一眼找到若毓,然后陪她一起去廣州,甜蜜溢于言表。

  經(jīng)過9年的愛情長跑,他們于2011年走進婚姻的殿堂。婚后,若毓一直與公婆生活在一起。如今,二人世界變成了四口之家,兩個女兒的到來,為家庭增添了更多的歡聲笑語。

  若毓說,自己在臺灣的兄妹分別有3個孩子,大家時常會探討子女教育問題。雖然分隔兩地,大家都很注重中華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,會給孩子們講仁義禮智信的故事,在她們幼小的心靈里,播下善的種子,希望孩子能和自己一樣,成長為熱愛祖國的人。

  相伴之美

  萬家燈火,炊煙裊裊。

  阿里山的姑娘本應該是喝著小米酒的,但若毓已經(jīng)是地道的大陸人,對于麻辣火鍋尤其喜歡,其余各個地方的美食也如數(shù)家珍。在若毓的影響下,大陸的美食也成為臺灣親戚的最愛。每次去臺灣,親戚都會讓她帶火鍋底料,以飽口福。

  2003年,兩岸首次實施客運包機。時至今日,整整20年的時間。這20年間,若毓的家人、朋友如其他兩岸民眾一樣,往返兩地,互通有無,感受著兩岸融合的益處,以另一種方式見證著祖國的發(fā)展。

  在采訪中,若毓笑著分享了最近一次帶到臺灣的各種粉條,寬的、細的,紅薯的、土豆的、綠豆的、蕨根的......足足裝了兩大箱。有時米醋也是親戚點名要帶的,他們說北京的米醋酸味更地道,吃起來口感更好。

  臺灣親戚對大陸食材的了解程度,讓生在北京長在北京的譚澍自嘆弗如。除了火鍋底料、粉條與米醋,臺灣親戚對紅棗、枸杞也非常了解。為此,譚澍知道了各地紅棗、枸杞的不同,新疆的紅棗口感較好,并且營養(yǎng)價值很豐富,山東樂陵的金絲小棗沒有核等等,而寧夏、山西、河北、甘肅、內(nèi)蒙古等地方的枸杞也各有特點。

  譚澍、吳若毓在北京的美滿生活成為臺灣的親朋好友了解大陸的一個窗口,讓他們不斷地感受到大陸蓬勃的發(fā)展動力和積極樂觀、拼搏努力的社會氛圍。

  若毓姑姑家的表弟,今年30歲,對大陸、對北京充滿了好奇和向往。每次譚澍和若毓去臺灣,這個表弟都要拉著他們,永遠有問不完的問題。為了這個表弟,譚澍臨行之前都要惡補各方面的信息。

  2019年,臺灣的小姑姑來到北京,譚澍與若毓帶她游覽了北京的世博園、園林博物館、故宮、長城,帶她逛北京的胡同、四合院......小姑姑也情不自禁喜歡上了這里。

  從相識到相濡以沫的一家人,譚澍、吳若毓用心打造了最美最溫馨的家庭。對于吳若毓,婆婆說,雖然有時在語言文化和飲食習慣上有差異,但是我們互相尊重,坦誠相待,若毓總是想辦法讓家里充滿歡樂,非常慶幸娶到這么好的兒媳婦。

  對于兩岸婚姻,譚澍認為,無論是兩個人的結(jié)合,還是兩個家庭的融合,“尊重”非常重要,尊重對方的想法,尊重對方的家人,兩個家庭的互相尊重,是兩邊家庭可以長期融洽的關鍵所在。而在深層次上,兩岸同宗同源,共同的文化孕育共同的血脈,心與心的交流讓他切實體會到信任的力量。

  相合之美

  在生活上,譚澍、吳若毓相濡以沫;在事業(yè)上,兩人互相扶持;在促進兩岸融合上,兩人也攜手貢獻自身的力量。

  作為民革門頭溝區(qū)支部成員、區(qū)青聯(lián)委員、區(qū)政協(xié)委員,譚澍認為自己有義務讓更多的臺灣同胞認識大陸,了解大陸,加速兩岸融合。為此,他加入民革臺青之家,希望通過組織的平臺為兩岸融合事業(yè)出一份力。

  在民革臺青之家,譚澍主動學習對臺政策,了解兩岸交流與兩岸融合的最新信息,利用參政議政的機會,將臺胞的情況進行分析匯報,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建議。

  往返于兩岸,他覺得在村里長層面的交流非常必要,那是關系基層民眾福祉的最便利的方式。臺灣的文創(chuàng)也給譚澍很多啟示。他曾經(jīng)特別坐火車到臺灣的一個漁具店,這個漁具店首先是講魚文化,然后是觀看關于魚的3D電影、作畫彩繪,最后才是賣漁具,還有進行親子活動的親子餐廳,實現(xiàn)了一項活動的上下游貫通,開拓了商業(yè)思維。譚澍說,中華民族智慧卓越,兩岸相互學習相互促進,才能實現(xiàn)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復興。

  在金融機構(gòu)工作,譚澍也在思考如何進行業(yè)務層面的交流合作,希望兩岸優(yōu)勢互補,共同發(fā)展。經(jīng)過與監(jiān)管部門和公司領導的數(shù)次溝通,并準備了周密的實施方案,兩岸金融機構(gòu)對接獲得批準。2009年,他所在的國都證券公司與臺灣元富證券公司建立友好關系,公司高層互相外派學習一個月,還建立了后期業(yè)務交流、日常訪問的溝通機制。

  夫妻同心系兩岸。吳若毓明白,想要促進兩岸民眾的積極溝通,需要合適的平臺。在這種強烈的意愿下,2018年,她響應北京市對臺文化交流的政策,注冊開辦了文化教育公司,計劃將民族舞老師引入臺灣進行交流和培訓。她希望島內(nèi)同胞能夠真正看到祖國56個民族的舞蹈,感受這些舞蹈中蘊含的歷史、文化與特色,感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連。一顆真心,用文化搭起兩岸交流的橋梁。

  20年的攜手,譚澍與吳若毓時刻都在感受兩岸民眾交流的迫切愿望。談到這些年的感受,譚澍、吳若毓表示,“親”就要常相見,來往交流越多,了解認識才會越多,感情也才會越深。他們期待能夠團結(jié)更多兩岸家庭,為形成同心共圓中國夢的強大合力貢獻“家”的力量。

  來源:京彩臺灣 魯麗玲



責任編輯:李欣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72
京公網(wǎng)安備 11010502045281號
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10-65669841
舉報郵箱:xxjb@huaxia.com

網(wǎng)站簡介 / 廣告服務 / 聯(lián)系我們

主辦:華夏經(jīng)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  版權(quán)所有 華夏經(jīng)緯網(wǎng)

Copyright 2001-2024 By www.skhuanbao.cn